當前位置:首頁 > - 文章中心 > - 發表指導 |
論文引用失范的七大表現,你的論文存在嗎?
|
發布時間:2020-11-30 14:57:42 來源:山西論文發表 瀏覽次數:1417 |
論文引用失范已經成為學術期刊編校實踐中的普遍現象。幾乎每一篇論文都存在著引用失范問題,不同的只是數量多少、程度深淺的差異。
遺漏引用
遺漏引用是指作者在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觀點、表述、數據、圖表、方法、公式等卻未注明來源。其中,觀點、數據、圖表、方法、公式都是核心要素,所以遺漏這些重要項目信息就造成了作者的學術不端。2020年4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進行了審議,《草案》里指出,“引用部分不得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據此理解,復制一般性的文字表述而未標注引用不構成對原作者的侵權。但是,《規范》中明確了學術出版中存在7種文字表述方面的學術不端行為,即不加引注、不顯著引注、多次引用時的漏引、多文引用時的漏引、轉述或同義替換、加詞引用、少詞引用等。該標準的起草單位是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這7種情形在編校實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轉述或同義替換類不端行為有一定的爭議性。在自然寫作的情況下,某些語言表述與他人有相似之處,或者在意思上相同或相近,都是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以,應重點關注其他6類表述中的不端行為。
混淆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
引用分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直接引用一般是引用原話、原始數據、原始圖表、原始方法、原始公式等;間接引用則是基于原話、原始數據、原始圖表、原始方法、原始公式等進行再加工、再改進。在編校中不難發現,有的作者誤將直接引用作為間接引用,引用時沒有使用引號,或沒有改變字體,或沒有另起段落;有的作者誤將間接引用作為直接引用,導致在編校時編者耗費大量時間去查證卻無法找到原文。直接引用時,作者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少引某些表述,錯引某些表述,引號位置不對,句號或逗號的位置不對,等等;間接引用時,作者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斷章取義、杜撰、篡改等。
張冠李戴式引用
張冠李戴式引用指的是:明明引用的是A作者,但是寫為B作者;或者引用的是A作者的a論文,卻誤寫為A作者的b論文;或者明明引用的是甲出版社或刊物,卻誤寫為乙出版社或刊物。當被引用者以類似的選題撰寫了一系列論文時,在引用時作者可能將被引用者的論文引錯。英文文獻中的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包括:第一,姓氏張冠李戴。常見的是將英文中的名字誤為姓氏;或者分不清荷蘭姓氏中的“van”“van de”、法國姓氏中的“de”“de la”、德國姓氏中的“von”等;或者將第二作者誤為第一作者。第二,英文拼寫錯誤。例如,筆者在編校時發現,作者在一篇文獻里弄錯了兩位作者,即將“Cooper”和“Phodes”誤寫為“Coopor”和“Rhodes”,這篇論文引用的兩篇英文文獻都存在不同問題的引用錯誤。第三,出版或發表的機構錯誤。這在中英文文獻的引用中普遍存在,但在英文文獻中更加突出,且不容易被核實。有的英文論文在正式發表以前就以工作論文或討論稿的方式掛網,或者以預印版方式、以優先發表的方式存在,作者在引用時卻沒有區分標注其引用的不同版本。
扭曲引用
有一些作者在引用他人文獻時,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而非原文所表達的意思來解讀引文,甚至按照與原文完全相反的意思來解讀,這就造成了對原文的扭曲引用。這種引用是嚴重違背學術倫理的。既然引用他人成果,就應該尊重他人的觀點而非將他人的觀點工具化。特別是對經典或權威文獻進行引用時,扭曲引用就形成了狐假虎威的效果。對于扭曲引用,編者也是難以發現的。尤其當作者標注較為規范時,如果沒讀過來源文獻內容,編者通常會認為該引用是正常的而不加以核實。
迷宮式引用
也有作者在一段文字里多處引用他人文獻內容,并反復交替引用同一文獻,在引文中間雜以自己的表述,這就形成了迷宮式引用。在迷宮式引用中,有的引用是直接引用,有的是間接引用;可能上半句是間接引用,下半句就變成了直接引用。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的反復交替造成編者核實引用的較大困難。例如,筆者在編校《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明代播州茶葉經濟發展原因及其影響探析》一文時發現,作者在分析明代播州茶葉經濟自然條件與經濟條件以及茶葉經濟的影響時就出現了迷宮式引用,以致編者需要反復核對引文,耗費了數倍于其他論文的編校時間。
引用來源非權威出處
一般情況下,權威文件、權威會議等內容的引用來源,要盡可能是原始權威出處。但是,在編校實踐中發現,不少作者引用非常隨意。由于圖書、學術期刊、報紙、網絡等都會刊載這些文件或會議內容,作者引用時多采取隨機抓取的辦法,錯誤地以為引用的目的僅僅是找到一處來源,卻不明白這些文獻必須有權威出處。例如,關于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的引用應盡可能采用人民出版社的單行本,或者《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政府網等權威媒體或政務媒體的報道,應避免從不知名的小報、小刊、網絡甚至自媒體進行引用。
引用錯誤文獻
在編校中發現,有些作者引用的是完全錯誤的文獻。例如前文所述文獻《明代播州茶葉經濟發展原因及其影響探析》的初稿及修改稿中都存在引用錯誤的文獻,經過編者與作者反復核實才訂正了錯誤文獻。引用錯誤的文獻所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一方面,引用錯誤的文獻如同沒有引用文獻是一樣的,會造成學術不端;另一方面,如果審讀時發現了引用錯誤的文獻,那么就意味著知識性錯誤。
對多卷本文獻引用的混亂
古籍或地方志等圖書經常有多卷本,而現代人編著的一些書系或內容較多的著述也往往需要被分解為若干卷或冊。山西論文發表網發現,對多卷本文獻的引用錯誤主要表現為錯引了卷或冊。當不同時期對同一地方編著地方志時,引用時會誤引不同時期的地方志。比如本來應該引用同治時期的地方志,卻誤引了道光時期的地方志。對于編者而言,核對多卷本文獻也存在很大的困難。一些多卷本文獻往往以孤本形式存在,一一購買這些孤本并不現實,因此,對于相關信息往往難以做到全面精準的核實。
|
期刊推薦 |
|
|